讲座题目:基于超临界流体萃取和气相色谱-制备分馏收集技术的陶器单脂肪酸提取分离碳十四测年研究
讲座时间:2024年10月17日 9:00
讲座地点:南雍楼东415
主办单位:sunbet申搏考古文博与中华文明研究院
马骞,牛津大学碳十四加速器实验室青年研究员,毕业于牛津大学科技考古系。目前担任英国国家环境同位素研究中心(NEIF)资助的NERC项目HPLC and Compound Specific AMS Radiocarbon Dating课题负责人。在SCI一区期刊及国际顶级碳十四会议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参与牛津大学出版社科技考古手册(Oxford Handbook for Archaeological Science)的编著。
讲座简介:碳14测年在考古学和古环境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超过55,000年的时间序列提供可靠的年代依据。陶器在全新世的考古记录中广泛存在,是确定人类活动年代的关键载体,常通过相对测年方法(如类型学和序列法)与绝对测年技术相结合来确定其年代。传统的陶器碳14测年通常依赖于来源不同的碳分馏物,如泥料或伴随的有机物质(如骨骼或木炭)。然而,由于地层的不确定性和保存状况较差,相对测年容易出现误差;而直接测量这些碳分馏物的年代也未必准确反映器物的使用时间。过去几十年,研究者们探索了一种替代方法:通过对陶器壁中吸收的脂类残留物,尤其是脂肪酸进行碳14测年。这些脂类残留物在陶器用于加工和储存植物或动物食物时被吸收,可以提供与器物使用时间直接相关的高精度年代信息。
在牛津碳十四加速器实验室,研究人员通过化合物特异性碳14测年方法对陶器测年技术进行了改进,采用了超临界流体萃取(SFE)与气相色谱-制备分馏收集(GC-PFC)相结合的先进技术。SFE的应用可能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进步,因为它的提取效率已被证明比传统的溶剂萃取法高出95%。我们将在此介绍所开发的测年方法,并展示初步的研究成果,包括对一些已确立年代的考古遗址陶器样品进行的分析。
欢迎各位师生前来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