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提出污水再生过程消毒副产物绿色控制新方法
在污水再生回用饮用水过程中生成的脂肪族消毒副产物具有很高的健康风险。再生回用过程中紫外线高级氧化技术对于传统和新兴的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效果和控制机制尚不清楚。研发绿色低碳的高级氧化工艺控制消毒副产物对于污水再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Control of Aromatic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in Potable Reuse Water by the UV222/H2O2 vs UV254/H2O2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为题,发表于环境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sunbet申搏环境与健康研究院的殷冉副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William A. Mitch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05181
02.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提出水体新污染物末端治理新方法
水体新污染给水质风险带来挑战。过氧乙酸(PAA)由于其突出优势,近来在水处理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在本工作中,我们发现过氧乙酸可以被远紫外线辐照(UV222)高效激发。在去离子水和真实地表水中,UV222/PAA工艺中基于UV通量的羟基自由基 (HO•) 浓度分别相较于传统的UV254/PAA工艺提高了 4.1 倍和 27.9 倍。该工作为水体新污染物的绿色高效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拓展了远紫外线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本研究以Control of Micropollutants in Water by Far-UVC Photolysis of Peracetic Acid为题,发表在环境领域知名期刊ES&T Letters上。sunbet申搏环境与健康研究院的殷冉副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03.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提出原位利用废水中的热能调控自由基控制新污染物新方法
利用高温工业废水中的多余热量来激活氧化剂前体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将使高级氧化过程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更加可持续,而此类废水中盐介导的自由基转化化学却知之甚少。我们证明,氯离子可加速合成废水和真实废水中热激活过硫酸盐工艺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我们使用激光闪光光解技术和动力学模型来直接确定自由基-自由基的双分子速率常数,并通过结合实验和建模结果来计算不同自由基对 55°C 污染物去除的贡献。结果表明,0.28-56.34mM 范围内的 Cl-在55°C 下促进硫酸根自由基向羟基自由基的转化,其中活性氯物种作为中间体。这些发现提高了对高温水中氯介导的自由基化学的基本了解,并提供了回收废水中的热量以增强污染物修复的工程策略。本研究以 Chloride-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Sulfate Radicals to Hydroxyl Radicals for Enhanced Contaminant Degradation in High-temperature Wastewater 为题,发表在环境领域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sunbet申搏环境与健康研究院的殷冉副教授为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
04.sunbet申搏深空探测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最新成果
余亮亮副教授发表论文:
余亮亮副教授利用美国红外巡天望远镜WISE/NEOWISE累计9年红外测光数据,筛选处理得到主带小天体(656)Beagle的28条不同波段不同时间的红外光变曲线(如下图所示),分析研究了 Beagle的表壤物理性质,发现与其临近轨道的其他小天体(包括主带彗星133P)差别较大,暗示Beagle可能不是它们的母体,所谓的Beagle族群可能并不存在,133P也可能并不是Beagle的碎片,所以对于主带彗星133P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给出了新的启示。成果以《多年红外光变曲线研究主带小天体(656)Beagle的表壤物理性质》发表在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3847/1538-3881/ad65d0
牛丹丹 助理教授围绕火星夜侧大气与电离层的加热机制展开,此项工作中梳理了行星高层大气微观物理化学过程(自离解、碰撞退激发、离子-中性化学、复合分解等)对其高层大气各成分(中性、离子、电子)的加热效应,通过详细的计算,得到各个过程的加热率,结果显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太阳风对行星大气温度结构起到关键作用。
火星夜侧大气加热率
05.金钟团队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综述:应用于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先进电解质
近日,来自sunbet申搏绿色化学与工程研究院的金钟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发表题为“Advanced electrolytes for high-performance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应用于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先进电解质)”的综述文章。该综述对AZIBs的各种先进水系电解质(“盐包水”电解质、水系共晶电解质、分子拥挤电解质和水凝胶电解质)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独特特征进行了深入概述,系统地审查了这些先进的水系电解质最近取得的研究进展。
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各种先进水系电解质,包括“盐包水”电解质、水系共晶电解质、分子拥挤电解质和水凝胶电解质
06.金钟、马晶、苏剑JACS报道:多核钴团簇基配位聚合物用于高效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合成氨
来自sunbet申搏绿色化学与工程研究院的金钟教授,马晶教授与南京理工大学的苏剑教授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题为“Polynuclear Cobalt Cluster-Based Coordination Polymers for Efficient Nitrate-to-Ammonia Electroreduction”的研究文章。该研究文章报道了两种基于钴簇的多核配位聚合物{[Co2(TCPPDA)(H2O)5]·(H2O)9(DMF)}和{Co1.5(TCPPDA)[(CH3)2NH2]·(H2O)6(DMF)2}(命名为NJUZ-2和NJUZ-3)的设计和合成,它们具有不同的配位环境,明确的孔隙率、高密度催化位点、有效的传质通道和纳米限域的化学环境。得益于其独特的多核金属有机配位框架结构,NJUZ-2和NJUZ-3对硝酸根还原(NITRR)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路径示意图
07.戴从容教授发表论文:《奥拉夫窑斯特普尔顿科幻文学的未来时间维度》
直到20世纪,未来才成为科幻小说理所当然的背景,英国科幻小说家奥拉夫·斯特普尔顿在这一转变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很多科幻小说用传统小说经常用来处理过去的方式处理未来不同,时间在斯特普尔顿的小说中成为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未来被大跨度地想象和探索。这一未来时间视野也改变了作品中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并进而改变了人与宇宙的关系和对人本身的理解。在斯特普尔顿的笔下,宏大的未来时间跨度带来了人类作为宏大群体的存在。但即便如此,人类依然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朵浪花。斯特普尔顿在广阔的宇宙环境中观察人类,并提出一种被称为宇宙的科幻伦理的价值观。本文为sunbet申搏全球人文研究院戴从容教授发表于《江淮论坛》。
08.全球人文研究院郭静云教授发表多篇论文
新石器中期在洞庭平原有皂市下层农耕文化,在其周围低山丘陵地带则活动着以湘江千家坪和沅江高庙为代表的渔猎族群。千家坪文化和高庙文化皆共同源自旧、新石器交接之际的南岭穴居猎民文化,也都受到皂市下层农耕文化的影响,是两种亲近的文化类型。千家坪文化乃经湘江吸收坟山堡等皂市下层文化早期因素而创造出半定居渔猎生活,其开始时代早,结束也早。非定居的高庙文化,则在传衍千家坪文化的同时,还经武陵山脉受到皂市下层最晚期及汤家岗文化的影响,形成时代略晚,但长期存在而少变,又因其游猎生活方式而将其影响力广泛传播。
——《析华南新石器中期渔猎文化》,发表于《湖南博物院院刊》第十九辑,页474—486
鹰形安祖在苏美尔文明被视为授权王位的至高神、王室图腾神祖、天人联络者和助人灵魂通天之神兽,还化身为尼努尔塔天界雷神及农神。安祖发展出母狮头老鹰造型以强调其非一般老鹰,而是万物和禽兽中的大王。安祖的典型构图,一是母狮头鹰高立并以强大的鹰爪抓住双公狮或牛、羊、鹿等,其中抓公狮的造型是在表达其有能力克制奈尔伽尔的毁灭力量,管制狮子的凶猛性并转化为保护国家的吉祥力量;另一种是造型安祖噬咬其他兽,其中最常见的是牛或者人面牛,这是在表达人类灵魂经过被安祖咬噬而通达于天。
——《两河流域崇拜安祖狮鹰的信仰意义》,发表于《宗教学研究》,页197—207
有關歐亞大草原與中國古文明關係的論述存在過於強調草原影響的傾向。但很多草原流行的藝術品,其實是由中國境內工匠製造的。以學界提出的「源自草原」的紋樣「蜷曲的猛獸」為例,在中國地區,這類尖蜷曲的神獸形象,最初濫觴於古農耕文明對昆蟲的崇拜,以及相關的「羽化」再生理想,初步成型於長江中游西元前第四千紀,表現出完整且一脈相承的發展脈絡。在作為遊戰族群的殷商王族入主中原後,蜷曲獸構圖大量出現於草原地帶。草原人雖不理解其深入的意義,卻一貫地模仿中國的典範,而造型身體拉長、像蟲蜷縮的動物。所以草原地帶流行這種蜷曲的圖案,並非源自其對猛獸的觀察和認識,而是源自其對中國大文明的模仿,以後者為榜樣並依照自身文化邏輯發展與擴展,並由東向西傳播。其在草原上出現的時代,越往東越早,越往西越晚。時空分佈清晰地表明,其源頭為東方古文明,是中國古文明對草原影響的例證,而非相反。
——《源自草原——从“斯基泰野兽风格”中蜷曲兽源流看中国与草原的互动》发表于《历史人类学学刊》
“知/智”二字的本字是甲骨文已有的从“”(矢)、“口”的“
”字,可以直接隸定為“知”。甲骨文“知”字用作動詞,在“知乞骨”句中表達占卜之前加工卜甲、卜骨,或解釋為鑽孔加工。“知乞骨”絕對是一件神秘之事。在殷商的信仰中,神靈認可這些卜骨,並同意只有在通過這些卜骨溝通時,巫師纔可以使用這些卜骨。由此,我們或可以推論, “知”字最早的意義,是在具體形容加工卜骨的同時,也表達甲骨能獲得靈驗之圖謀,可用作神祕溝通的媒介。通過“知”這種神祕的加工行為,一般的龜甲和牛骨成為可知天意的卜甲、卜骨。在青銅器銘文上也出現“知/智”字,用來表達與崇高界的神祕溝通;戰國楚簡和傳世文獻,也表達“知/智”含有神祕知通之意。所以,通過殷商以後「知/智」字的用義,可以看出該字以甲骨文“知”字為源頭。從西周晚期以來,“知”字有“知”、“
”、“
”、“
”等數種寫法,這些字形的字義都相同,所以它們都是“知”字的異構,在意義方面與神祕、明智等本義仍保留有一定的關係。
——《釋“知”》发表于《中国文字研究》
09.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立体化、全方位的数智融合信息分析方法,是实现数智转型,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关键。随着数字化改革在信息分析场景层面的延展,信息分析方法面临多模态数据融合、知识深度利用及需求场景变革等新局面,传统信息分析方法三元世界脱耦、技术方法脱嵌、场景应用脱节的特征在新环境中表现愈发突出。数据融合信息分析方法在此数智融合背景与现实需求牵引中应运而生,以响应三元世界中数据与知识资源的融合应用、智能化技术工具的衔接优化以及应用场景深化等新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上,申慱sunbet官网入口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董克副教授提出数智融合信息分析分析方法的理论框架与体系建构。研究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思路,深入剖析数智融合信息分析方法的基本内涵与功能定位;基于三元世界中的数据与知识,从物理世界、信息空间以及社会系统角度,提出数智融合信息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框架;从构成要素、功能层次、运行机理角度,构建立体综合的数智融合信息分析方法论体系。研究为数智融合信息分析方法理论基础的完善,以及方法体系的创新提供了规范性指引与借鉴。
原文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2746.g2.20240909.1326.002.html
基于三元世界的数智融合信息分析方法理论框架
——《数智融合信息分析方法的理论框架与体系建构》,董克副教授
探索科学与技术之间的深层互动,并发现它们之间的定向结构性联系,对于揭示科技变革的关键驱动因素、识别潜在的科技领域,以及加速科技成果向最终技术产品的转化至关重要。申慱sunbet官网入口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巴志超助理研究员提出一种网络耦合方法,该方法通过整合科技领域内的知识联系与结构联系来分析科技之间的层次互动。研究首先对科学-技术相关语料进行句子检测与标记化处理,结合实体识别与关键词抽取以提取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其次,利用基于BERT的预训练模型对科学和技术知识进行对齐。随后,构建科学-技术知识网络,并采用K核分解模型来确定网络的层次结构。最终,通过分析耦合节点度的分布相似性与耦合边的权重分布相似性,进一步计算科学-技术网络随时间的层次耦合偏好及强度。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同构和异构算法,文章所提出的网络耦合方法在识别耦合层次结构方面表现出可行性、稳健性及优越的性能。研究通过识别科学-技术分层知识的互动模式和路径,有助于厘清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科技关联的量化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si.24847
Research framework of hierarchical network linkages between S&T
——《A network coupling approach to detecting hierarchical linkages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巴志超助理研究员
10.原子制造研究院宋凤麒课题组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弱层间相互作用笼目材料RETi3Bi4中的可调节磁性及能带结构》
sunbet申搏原子制造研究院、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及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团队相互合作,对新型钛基笼目晶格拓扑材料RETi3Bi4(RE = Sm, Eu, Gd)家族的磁性及能带结构开展一系列研究。该家族材料的特点是由稀土元素提供磁性,且具有弱层间相互作用可被解理薄层。该研究团队通过改变稀土元素,对其磁性和能带进行了有效调节,且在GdTi3Bi4中发现了费米面附近的范霍夫奇点和狄拉克锥。该成果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 2024年第17期。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4.06.036
《电子束辐照下尺寸选定的金和钽纳米团簇的聚结行为:对纳米焊接机制的见解》
在纳米技术中,通过精确调节纳米团簇(nc)的融合而产生的纳米焊接技术以其创新性的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带横向飞行时间(TOF)质量选择器的气相凝聚团源,制备了尺寸选择金(Au)和钽(Ta)纳米材料。本研究探讨了选定尺寸的Au和Ta 团簇在电子束辐照下的聚结行为,旨在探讨控制焊接过程的相关机制。由于过量表面能的减少,电子束诱导原子热迁移,促进团簇界面的烧结颈生长。在此过程中,原子扩散和再结晶使nc能够改变形状,同时保持稳定的facet平面。像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AC-STEM)显示了单晶或多晶烧结团簇的形成,在此过程中可以消除一些晶格畸变。有趣的是,氧化的Ta团簇经历了由电子束弹性散射引起的撞击损伤,部分脱氧了它们。此外,电子-声子非弹性散射将氧化的Ta团簇从无定形转变为晶体结构。此外,纳米碳化物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有助于在Au-Ta非均相焊接过程中超越混相极限。这项研究弥合了团簇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并发表于Nanoscale Advances。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4NA00373J
《磁性拓扑绝缘体MnBi2Te4和金属铁磁体Fe3GeTe2异质结构中的交换偏置》
团队之前在CrI₃/MnBi₂Te₄异质结构中实现了磁性能的显著调谐,实现了大的交换偏置场(>300mT)。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了一种新的vdW异质结构,该结构结合了铁磁性Fe₃GeTe₂纳米片和由绝缘六方氮化硼(h-BN)层隔开的几层反铁磁性MnBi₂Te₄。这些器件显示出超过100mT的交换偏置场,其中一个器件显示出190mT的正交换偏置。通过修改器件配置,观察到正交换偏置和负交换偏置。我们的工作扩展了二维铁磁异质结构的范围,并为自旋电子学和磁存储应用提供了有前景的见解。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63/5.0201558
《尺寸选择簇束制备高选择性双原子钯非均相催化剂》
该研究采用配备质量选择器的磁控溅射簇源,以介孔石墨氮化碳(mpg-C3N4)为载体,选择性地制备了具有精确原子序数的单原子、双原子和团簇催化剂。该方法为合成高纯度双原子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此外,双原子钯催化剂在硝基苯加氢过程中表现出5819 h−1的周转频率,超过了单原子钯和Pd2057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与单原子Pd和Pd团簇相比,优异的加氢性能得益于在硝基苯加氢过程中双原子Pd2位点上的H-H键更容易解离。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精确构建多金属原子中心的通用合成策略,展示了双金属位点在催化多分子相关反应中的优势。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4c0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