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bet申搏5月科研速递

发布时间:2024-05-18点击次数:368来源:sunbet申搏

01.绿色化学与工程研究院最新成果

sunbet申搏绿色化学与工程研究院金钟教授等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题为“Metal-Coordinat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as Advanced Bifunctional Hosts for Both Sulfur Cathodes and Lithium Anode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的观点文章。设计并合成了一种金属配位三维共价有机骨架(NiS4-TAPT COF),其骨架具有均匀分布的金属镍二硫烯单元以及富N位点,可作为Li-S电池中硫正极和锂负极的双功能宿主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同时将 NiS4-TAPT 应用于硫正极和锂负极可以协同改善锂硫电池的动力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该研究提出的多功能设计理念有望为未来开发基于金属配位 COF 的先进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带来启发。


iS4-TAPT作为Li-S电池中硫正极和锂负极的双功能宿主材料原理示意图


NiS4-COFs的合成以及结构示意图


S@NiS4-COFs正极的性能表现。(a)扫速0.5 mV s−1 的S@NiS4-COFs的CV曲线 (b)S@NiS4-COFs的充放电曲线。(c)S@NiS4-COFs正极的倍率性能。(d) S@NiS4-COFs正极的长循环性能


Li@NiS4-TAPT||S@NiS4-TAPT全电池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表现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01620



02.全球人文研究院发表论文


《源自草原——从“斯基泰野兽风格”中蜷曲兽源流看中国与草原的互动》

郭静云教授


有關歐亞大草原與中國古文明關係的論述存在過於強調草原影響的傾向。但很多草原流行的藝術品,其實是由中國境內工匠製造的。以學界提出的「源自草原」的紋樣「蜷曲的猛獸」為例,在中國地區,這類尖蜷曲的神獸形象,最初濫觴於古農耕文明對昆蟲的崇拜,以及相關的「羽化」再生理想,初步成型於長江中游西元前第四千紀,表現出完整且一脈相承的發展脈絡。在作為遊戰族群的殷商王族入主中原後,蜷曲獸構圖大量出現於草原地帶。草原人雖不理解其深入的意義,卻一貫地模仿中國的典範,而造型身體拉長、像蟲蜷縮的動物。所以草原地帶流行這種蜷曲的圖案,並非源自其對猛獸的觀察和認識,而是源自其對中國大文明的模仿,以後者為榜樣並依照自身文化邏輯發展與擴展,並由東向西傳播。其在草原上出現的時代,越往東越早,越往西越晚。時空分佈清晰地表明,其源頭為東方古文明,是中國古文明對草原影響的例證,而非相反。

发表刊物:

《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二十二卷,第一期,2024年4月,页1—45。(CSSCI)



《两河流域安祖神鹰在帝国时期的演变暨鹰狮翼兽形象的形成》

郭静云教授


两河流域自阿卡德帝国至新亚述帝国时代,不断有新族群进入并掌握统治权。政治变化带来宗教体系的变化,造成苏美尔文明中的母狮头鹰安祖神信仰没落。安祖的形象发生变化,从天上飞的狮头鹰转化为包含有鹰翅鹰爪特征的鹰狮翼兽;其信仰内涵也向负面发展,变成为造成大洪水或偷走生命册,因此需要由神或英雄加以克服、控制、射杀或驾驭的异兽。人们放弃崇拜安祖天鹰为人与天之间联络者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后人对这套信仰不够知悉,更重要的原因是人格神的兴起。在这种信仰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神禽兽被视为需要克服的伪信仰。


发表刊物:

《美术大观》,2024年第2期(4月),页88—98



《“方帝”与“帝方”祭礼考:天中概念及中与方的关系》收录于《饒宗頤教授百歲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方帝」與「帝方」卜辭考:天中概念及中與方的關係

郭静云教授


商文明「帝」的信仰應源自對北極天中的崇拜,而「帝」的字形也具體、充分地表達了其本義,不僅具體描繪了當時北極天中周圍的天空概況,也保存了當時巫師推斷北極天中位置的方法。本文假設不僅符合商周信仰的內容,也符合當時重視天文觀測的情境,並且從「帝」字的形構、用意來看,也和商時實際的天文狀態相一致。就字的發展而言,甲骨文最早的「」字是當時測量北極天中位置的儀器圖,並沒有「上」字偏旁,其字義涵蓋「上帝」以及「諦」和「禘」所表達的兩種祭法,而作三字的本字;到了殷商中期,為了對名詞和動詞之「」作區分,在表達名詞的字體上另再加了「上」字偏旁,便形成了「帝」字,而作為祭禮的動詞繼續用「」字表達。但是,無論是作名詞還是作動詞,都離不開帝為「天中」的本意。秦漢思想中雖有配合五行觀念的五方之帝的形象,但此概念一直要到漢代前後纔算真正完備;而對商周而言,帝是獨一無二的崇高的天中。


发表刊物:

《饒宗頤教授百歲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03.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最新论文


《构建安全可信人工智能

李白杨助理教授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等颠覆性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乃至社会治理模式产生较大影响。然而,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监管跟不上、用户学不会、风险找不准、应用不到位等适应性问题。如何与这个时代相适合,拥抱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并通过系统化地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已成为我们必须积极回应的时代任务。针对这一问题,申慱sunbet官网入口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李白杨助理教授提出若干应对措施:第一是促进人智协同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AI生态。第二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弥合AI新型数字鸿沟。第三是建立负责任的AI治理制度,筑牢信息安全底线。我们应站在为全球数智文明建设负责的高度,通过技术创新、教育拓展、应用推广、案例共享等方式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与全球同行者共同开启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的新篇章。


论文链接: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4/0403/c1003-40209421.html



《数字环境下公共数据的内涵、边界与划分原则分析

夏义堃教授

厘清数字环境下公共数据的内涵、边界是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的必要前提。申慱sunbet官网入口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夏义堃教授,基于多学科视角的概念解析、比较研究与归纳推演,构建公共数据阐释的责任边界、运行边界和价值边界框架,揭示了数字环境下公共数据内涵、边界划分原则与边界划分成因。研究指出,理解公共数据问题的关键应把握其数据属性与公共属性两大主线。同时,概念理解的相对性、数据主张的兼容性、责任主体的多元性与价值认知的主观性直接影响公共数据边界的划分。数字环境下公共数据边界划分,需应进一步理清公共数据与个人数据、企业数据、开放数据等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还应秉持公共性原则、基于可信生态原则、弥补市场失灵原则与保持适度张力原则。文章对厘清数字环境下公共数据的内涵与边界,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公共数据的战略性资源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数据内涵边界的阐释框架

论文链接:

https://link.cnki.net/doi/10.13530/j.cnki.jlis.2024016



04.高端控制与智能运维研发中心最新论文


《随机鲁棒性分析下的均方稳定性半径: 频域法

面对网络控制系统中存在的纷繁复杂的随机扰动,如丢包、时延、噪声等,如何设计控制器保证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是领域内公认热点与挑战。申慱sunbet官网入口高端控制与智能运维研发中心陈建琪助理教授与香港城市大学陈杰教授、东京工业大学Shinji Hara教授合作,利用经典控制理论中的频域法,首次提出了“均方稳定性半径”这一鲁棒性度量,并基于此建立了系统化的分析框架,用于应对随机扰动下的鲁棒控制问题。该框架考虑的随机扰动模型具有多源性,结构性和相关性等性质,力求贴合实际。与此同时,相应的网络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鲁棒镇定和鲁棒性能等问题都得到了完整的解答。该成果在控制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上以长文形式发表,申慱sunbet官网入口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从网络控制系统到标准反馈系统分析框架


论文链接:

https://ieeexplore.ieee.org/abstract/document/10423252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