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电子邮件
个人网页
联系电话
办公地点 南雍楼西437
个人简介

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受派遣赴日本研修,学习东亚考古学,在日本九州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学位,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美洲考古学会终身外籍院士。曾出任《考古》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等职务,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担任人大代表。迄今已发表学术专著2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20余篇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主持河南偃师商城宫城内宫殿区、陕西周原西周宫殿基址、河南安阳殷墟孝民屯的发掘,三度获得田野考古奖。同时积极推动国家考古学科发展,热心参与公众考古和科普教育工作。

担任课程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研究领域

王巍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秉承“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启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人文科学重大问题的机制,开展了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历史脉络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新资料来研究和实证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从文明化进程、环境背景、生业形态、社会分化、贸易文化交流等多种角度进一步明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复杂问题。曾承担《中国考古学•概论卷》、《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的主编工作,主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公室聘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起源和元代帝陵”项目,中日合作“东北亚史前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中方主持人。


研究专长:夏商周考古、东亚地区古代文明起源、东亚地区古代文化交流、考古学理论方法、田野考古等。


学术成果

     《良渚文化玉琮刍议》,《考古》1986年第11期。

     《商文化玉器渊源探索》,《考古》1989年第9期。

     《美松里型陶器研究》,《考古学论考》第14辑,日本疆原考古研究所,1990年。

     《从考古发现看四世纪的东亚》,《考古学报》1996年第3期。

     《中日古代坟丘墓の比较研究》,《东亚と日本の考古学Ⅰ(墓制)》,同成社,2001年。

     《倭五王时代の日中交流》,《考古学季刊》33号。

     《公元前2000年前后大范围文化突变原因探讨》,《考古》2004年第1期。

     《聚落形态研究与中华文明探源》,《文物》2006年第5期。

     《中国古代国家形成论纲》,《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讨会文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

     《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几个问题》,《中瑞考古学论坛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

     《汉代以前の东西文化交流》,(《茂木雅博先生退官纪念文集》,日本同成社,2007年。

     《中国考古学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2月28日理论月刊版。

     《新中国考古六十年》,《考古》2009年第9期。

     《从中国看日本埼玉稻荷山古坟和埼玉古坟群》,《考古》2009年第12期。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收获》,《光明日报》2010年2月23日,第12 版,王巍、赵辉合著。

     《考古勾勒出的汉前丝绸之路》,《光明日报》2013年12月14日

     《考古学文化及其相关问题探讨》,《考古》2014年第12期。